DSC01212_副本.jpg

自從雪隧開通後,到坪林旅遊的遊客就比較少了,相當可惜呀,台北到坪林交通便利,距離更是不遠,有時間真的要來好好感受坪林的純樸與愜意

原來【坪林茶業博物館】這麼有趣,好適合親子同遊,目前正展出『大鍊茶師-製茶工藝文化特展』『茶裝茶-茶包裝美學展』,暢遊兩個展門票只要$80元週一至週五2人同遊還享有1人免費,相當於只要$40元即能暢遊整個茶博物館

趁著假日安排坪林一日遊,帶孩子來逛茶博物館透過AR實境、科技互動體驗茶的奧秘 ,新奇有趣還能增長見識,看展結束後再至對面的坪林老街走走、吃茶粿、茶葉蛋等,大人小孩都開心!

新北坪林一日遊 ▶ 坪林茶業博物館 ▶大鍊茶師製茶工藝文化特展 帶孩子逛茶博物館透過AR實境・科技互動體驗茶的奧秘 順遊坪林老街  #坪林親子遊

DSC08781_副本.jpg

第一次來到坪林茶業博物館有驚豔到,原來這裡風景好、空氣清新、建築物也很優美,而且鄰近坪林老街,一併順遊超方便,停車更是便利,一旁即是免費停車場

這裡為全國唯一茶主題公立博物館,結合五感體驗及數位科技等不定時辦理各式茶主題特展教育推廣活動,帶領大家感受體驗茶鄉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ADD:新北市坪林區水德里水聳淒坑19-1號

TEL:02 2665 6035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7:00 週六及週日 09:00-17:30

FB 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

靜怡&大顆呆ㄧ家四口の幸福生活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DSC09019_副本.jpg

坪林茶業博物館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除了上面的F722F723之外,還可以從新店捷運站搭乘923公車綠12往坪林方向公車,或由大坪林捷運站4號出口搭乘都會之星客運往坪林方向

自行開車:

1. 從台北經新店,走省道9號公路至北宜公路37.5公里處即到達

2. 從宜蘭走省道9號公路經礁溪,直走北宜公路37.5公里處即到達

3. 走國道5號(北宜高速公路)由石碇下交流道接縣道106號乙直走即到達

4. 走國道5號坪林交流道下,往市區方向,過藍色拱橋右轉即到達

DSC08778_副本.jpg

DSC09011_副本.jpg

有很棒的無障礙設施,相當貼心

DSC08782_副本.jpg

入館門票$80元,好便宜的票價,相當值得一遊,具有以下資格者通通免門票:

(1)設籍於新北市之市民 (2)年滿65歲以上及未滿12歲之國民 (3)年滿55歲以上之原住民族國民 (4)就讀國內各級學校之在學學生 (5)身心障礙者及其必要陪伴者1人 (6)持有低收入戶證明者 (7)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本人 (8)持有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之會員

DSC08822_副本.jpg

DSC08824_副本.jpg

相當雅致,別具風味的建築,走走看看外也很適合拍照,中間為庭院,四周圍都是建築物,展示館除了一樓空間外還有地下一樓

DSC08834_副本.jpg

DSC08836_副本.jpg

由正中央的建築物進入即為大鍊茶師-製茶工藝文化特展所在之處,展期即日起至2018年11月4日,展館空間寬敞舒適,讓人相當喜歡

大鍊茶師-製茶工藝文化特展運用數位新科技將展場打造為神秘奇幻的鍊茶密室,展覽從茶樹栽植起源、製茶技術發展、老茶廠的故事、茶職人的傳承與創新、到茶產業多元發展等,逐步揭開製茶工藝的神秘面紗,並透過數位科技體驗互動讓大家深入認識製茶工藝絕學奧妙

DSC08826_副本.jpg

DSC08830_副本.jpg

DSC08831_副本.jpg

此為台灣常見的六種茶樹品種,有金萱、四季春、紅玉、青心烏龍、青心大冇、翠玉等,除了讓大家認識外也有詳細的說明,小孩子雖然不懂茶,但也好奇地看阿看

DSC08838_副本.jpg

DSC08839_副本.jpg

茶樹生長密碼,讓大家實際看看及認識各種茶葉的面貌,茶有球型、條型、半球型、發酵及不發酵等,真的是一門大學問

DSC08842_副本.jpg

DSC08843_副本.jpg

透過牆面上的精巧迷你製茶機具及介紹可以了解製茶工序,可別以為只是看而已,這些迷你製茶機具可是會動的,大人小孩都覺得好新奇有趣

DSC08851_副本.jpg

一旁還搭配著大螢幕讓大家更加清楚明瞭

DSC08847_副本.jpg

哇~好大的藶湖,超壯觀的!原來以前的人都是這樣人工翻攪茶葉,實際體驗後真的很辛苦..不過淡雅的茶香讓人好喜歡

而這大型的藶湖也成了早年農家孩童嬉戲、睡覺的場地

DSC08864_副本.jpg

DSC08855_副本.jpg

DSC08859_副本.jpg

走著走著突然見到自己身影在螢幕裡也太驚喜,原來是透過AR技術讓遊客輕鬆走進老茶廠場景裡,猶如身歷其境般

DSC08961_副本.jpg

DSC08869_副本.jpg

DSC08876_副本.jpg

DSC08879_副本.jpg

展場裡還展示了不少的古董製茶工具,讓人有著滿滿回憶.古老的電視裡更是播放著早年採茶、製茶的影片,忍不住觀看了起來

DSC01214_副本.jpg

DSC01215_副本.jpg

很神奇的三個茶壺,摸一摸茶壺就會有大師現身說話,就像是神燈一般,至於是哪三位大師又說了什麼,就讓大家自己來體驗啦,這樣才有驚喜!

DSC08896_副本.jpg

鍊茶有何招式!?來動動手滾ㄚ滾,所有的答案都在滾筒上!

DSC08959_副本.jpg

DSC08897_副本.jpg

參觀完大鍊茶師製茶工藝文化特展,可別忘了往地下一樓走,地下一樓目前展出茶裝茶茶包裝美學展,在通往地下一樓的樓梯旁有好大一組茶具,超吸睛

DSC01215_副本.jpg

叫兒子當個比例尺就比較看得出有多大了

DSC08899_副本.jpg

DSC01214_副本.jpg

DSC08902_副本.jpg

順著階梯往下走一旁的牆面也很有戲,原本的兩葉茶葉也會隨著腳步一步一步變成最後的成品裝進盒子裡

若是不方便走樓梯的也沒關係,館內很貼心有電梯!

DSC08956_副本.jpg

一樣是很舒適的展場空間,可以優雅自在的觀看與欣賞~

DSC08903_副本.jpg

這個是千兩茶,顧名思義重量有一千兩,茶葉壓成柱狀後用竹葉將茶柱包裹,再纏上棕梠葉等經過數十道繁瑣程序等手工製作而成,主要是為了早年騾馬長途運輸用,詳細解說一旁都有記載

DSC01215_副本.jpg

各種茶葉容器材質及貿易運輸用的木箱,來到這裡真的可以增長見識啊,看到了好多之前所未見過,所未了解的!

DSC08918_副本.jpg

不同地方所生產的紙包裝茶葉,這個我覺得相當有味道,好喜歡這樣的感覺

DSC08920_副本.jpg

還有各種設計的茶葉包裝,偽裝成紙的茶葉也太特別,聽說這是最後的一組了

DSC08923_副本.jpg

有在泡茶包的人一定對這場景不陌生,這是超大的立體茶包,底座真的有茶葉唷,可以脫鞋進入茶包內想像自己是茶葉,放鬆自在...

DSC08928_副本.jpg

DSC08931_副本.jpg

DSC08932_副本.jpg

茶裝茶茶包裝美學展讓我見識到好多新奇有趣的茶裝,展覽主要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台灣茶裝設計的百年風華及東茶西傳後世界茶裝的各異風貌,也展望未來茶裝設計!

DSC08950_副本.jpg

這面茶包牆好吸睛,顏色更是有層次的耶,主要是設計給大家拍照,展覽門票好便宜但真的好用心!

DSC08913_副本.jpg

深受孩子喜愛的茶裝DIY,可以為自己的茶裝印上喜愛的印章風格,一共有三種造型可以選擇

DSC08965_副本.jpg

接著我們走進另一區的體驗館,裡面的互動科技很受孩子的喜愛

DSC08966_副本.jpg

DSC08974_副本.jpg

DSC08975_副本.jpg

一整排的製茶工具讓人有看沒有懂嗎!?沒有關係~拿起平板掃描木板上的工具就會有驚喜,會有詳細的解說,讓大家不是只有靜靜的看而已

DSC09010_副本.jpg

DSC08976_副本.jpg

DSC09005_副本.jpg

DSC08984_副本.jpg

體驗館空間設計為五感體驗空間,希望大家透過觸摸、聆賞、嗅聞及動手做等更能感同身受

這麼多的茶葉大家認得嗎!?可以每種都摸摸看、聞聞看,也可以將茶名牌子放置在感應器上,即會有更多詳盡的介紹

DSC08986_副本.jpg

DSC08994_副本.jpg

DSC01214_副本.jpg

DSC08995_副本.jpg

DSC08987_副本.jpg

孩子最愛的數位互動空間,在這裡小捧油玩到不想離開了,可以玩科技互動遊戲,還可以設計屬於自己的茶罐,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與了解"茶"

DSC08825_副本.jpg

DSC08817_副本.jpg

DSC08813_副本.jpg

最後我們來到好茶市集,邀請在地茶農來為大家泡茶聊天,有選購茶葉需要也可以來看看

DSC08809_副本.jpg

DSC08820_副本.jpg

DSC08814_副本.jpg

邊泡茶邊聊天好自在,當天喝到了清香淡雅的雀舌,還蠻喜歡的忍不住多喝了好幾杯,有專人泡茶服務真的好棒啊!

DSC09017_副本.jpg

DSC09014_副本.jpg

坪林茶業博物館前方的景致優美,放眼望去相當舒心.過橋後即是坪林老街了,當然要一併順遊

DSC09032_副本.jpg

坪林老街目前店家不多,遊客也不多,但裡面具有特色的茶葉蛋、茶冰棒、茶粿等都很值得品嚐,找個時間安排坪林一日遊來個慢活之旅吧!

以上為個人實際旅遊拍攝後記錄分享,每個人喜好、感受及價值觀不同,僅供參考!

靜怡&大顆呆ㄧ家四口の幸福生活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靜怡&大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